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工業專門學校機織科,這也是我國創辦最早的紡織專業系科之一。隨后歷經國立北平大學機織系、京師大學機織系、北平大學機織系、西安臨時大學機織系、西北聯合大學紡織系、西北工學院紡織系、西安交通大學紡織系、陜西工業大學紡織系、西北輕工業學院紡織系等發展階段,于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紡織系基礎上成立了西北紡織工學院,2001年紡織系擴展為紡織學院,2002年更名為紡織與材料學院,2017年更名為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百年風雨,負重奮進。雖然辦學經歷艱辛曲折,但辦學歷程從未間斷,百余年的辦學成果有目共睹。從辦學初期的一個系一個專業發展到一個學院三個系十幾個專業方向。從1912年機織科建設初期的4名教授、1名助教的師資隊伍發展到今天擁有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6名博導、27名教授、35名副教授,總人數為93人的師資隊伍;從1916年機織科第一批6名畢業生發展到如今的每年300余名畢業生;從1959年招收2名碩士研究生發展到如今每年招收50余名碩士研究生;從1917年落成的具有當時世界最先進全套毛紡織及染整設備的機織實習工廠發展到今天的擁有設備齊全的教育部省部共建實驗室、陜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遍布全國各地的20余個校外實習基地;從民國36年傅道伸撰寫出版的《實用機織學》發展到新中國成立后以姚穆院士主編出版的國家精品教材《紡織材料學》為代表的100余部教材;從1958年研制出適用于橡膠輪胎的簾子布發展到如今承擔過10多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數百項省部級以及橫向合作項目,榮獲7項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百余項省部級及廳局級科技進步獎,50多項中國發明專利和美國發明專利。
現今,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已經成為集材料、紡織、輕化工程相互融合、相互支持、協調發展、特色鮮明、整體實力強和辦學層次齊全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在學院漫長的辦學歷程中,有400余名教職員工在此工作過、奉獻過,他們秉承“厚德求實、堅毅自強、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歷任系(院)領導的帶領下,一步一個腳印地支撐著中國西北、西南地區紡織高等教育的天地。
